直播賣貨因兩字之差被罰46萬元,不冤
2022年11月,因為在直播中將“原切靜腌牛排”說成“原切牛排”,擁有上千萬名粉絲的“小貝餓了”引發爭議,被網友質疑帶貨產品有虛假宣傳、質量等問題。近日,有關部門經過調查,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,該賬號關聯公司因虛假宣傳被罰46萬元。
“原切靜腌牛排”與“原切牛排”僅兩字之差就被處罰46萬元,可謂一字千金,冤嗎?并不冤,因為其屬于虛假宣傳行為。“原切靜腌牛排”與“原切牛排”實際上有本質差異。前者需要經過腌制,屬于調理牛排范疇。后者則沒有人為加工。根據輕工業行業標準QB/T5442—2020《牛排》定義,兩者屬于不同品類,在工藝、配料、營養成分、售價上均有差異。有記者曾進行統計,折算成100克單位,4款原切牛排售價在20元—75元不等,5款帶有“整切”“原切”宣傳語的調理牛排售價在11.4元—35.3元不等。也就是說,“原切靜腌牛排”的售價比“原切牛排”要低一半以上。在直播帶貨時,將“原切靜腌牛排”宣傳為“原切牛排”,顯然會對眾多消費者帶來誤導,因此獲利不菲。
此外,這種“兩字之差”顯然并非口誤那么簡單,直播帶貨過程中,涉事主播先后19次將涉事牛排宣傳為“原切牛排”,其在某平臺賬號共發表作品940個,有粉絲1845萬人,獲贊量1.8億個。這種粉絲較多的主播背后往往有專業公司進行包裝、策劃、把關,幾乎不可能一時大意,將低價產品“口誤”為高價產品,而非將高價產品“口誤”為低價產品。
《廣告法》明確規定,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,不得欺騙、誤導消費者。發布虛假廣告的,可對廣告主處以廣告費用3至5倍的罰款,廣告費用明顯偏低或無法計算的,處20萬至100萬元罰款;兩年內有3次以上違法行為或其他嚴重情節的,處廣告費用5至10倍罰款,廣告費用明顯偏低或無法計算的,處100萬元至200萬元罰款,并可吊銷營業執照。另外,根據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,構成虛假宣傳的,還應向消費者承擔退一賠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賠償。
據報道,涉事主播當日直播共計銷售3986單,每單定價178元,銷售額710539.93元(因退貨等原因,實際銷售數量1973單,銷售額為354807.7元)。據此,涉事吃播懷著欺詐惡意“收割”消費者,監管部門以欺騙、誤導消費者,不當牟取交易機會和競爭優勢為由處罰46萬元,處罰得當。
互聯網經濟下,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經營者營利、消費者購物的重要渠道,但這并不代表直播間可以成為肆無忌憚欺詐消費者的平臺。兩字之差被罰46萬元,警示網絡平臺和主播應自覺愛惜羽毛,嚴守底線,欺騙消費者、侵犯消費者權益,只會承受更大代價。
2022年11月,因為在直播中將“原切靜腌牛排”說成“原切牛排”,擁有上千萬名粉絲的“小貝餓了”引發爭議,被網友質疑帶貨產品有虛假宣傳、質量等問題。近日,有關部門經過調查,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,該賬號關聯公司因虛假宣傳被罰46萬元。
“原切靜腌牛排”與“原切牛排”僅兩字之差就被處罰46萬元,可謂一字千金,冤嗎?并不冤,因為其屬于虛假宣傳行為。“原切靜腌牛排”與“原切牛排”實際上有本質差異。前者需要經過腌制,屬于調理牛排范疇。后者則沒有人為加工。根據輕工業行業標準QB/T5442—2020《牛排》定義,兩者屬于不同品類,在工藝、配料、營養成分、售價上均有差異。有記者曾進行統計,折算成100克單位,4款原切牛排售價在20元—75元不等,5款帶有“整切”“原切”宣傳語的調理牛排售價在11.4元—35.3元不等。也就是說,“原切靜腌牛排”的售價比“原切牛排”要低一半以上。在直播帶貨時,將“原切靜腌牛排”宣傳為“原切牛排”,顯然會對眾多消費者帶來誤導,因此獲利不菲。
此外,這種“兩字之差”顯然并非口誤那么簡單,直播帶貨過程中,涉事主播先后19次將涉事牛排宣傳為“原切牛排”,其在某平臺賬號共發表作品940個,有粉絲1845萬人,獲贊量1.8億個。這種粉絲較多的主播背后往往有專業公司進行包裝、策劃、把關,幾乎不可能一時大意,將低價產品“口誤”為高價產品,而非將高價產品“口誤”為低價產品。
《廣告法》明確規定,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,不得欺騙、誤導消費者。發布虛假廣告的,可對廣告主處以廣告費用3至5倍的罰款,廣告費用明顯偏低或無法計算的,處20萬至100萬元罰款;兩年內有3次以上違法行為或其他嚴重情節的,處廣告費用5至10倍罰款,廣告費用明顯偏低或無法計算的,處100萬元至200萬元罰款,并可吊銷營業執照。另外,根據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,構成虛假宣傳的,還應向消費者承擔退一賠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賠償。
據報道,涉事主播當日直播共計銷售3986單,每單定價178元,銷售額710539.93元(因退貨等原因,實際銷售數量1973單,銷售額為354807.7元)。據此,涉事吃播懷著欺詐惡意“收割”消費者,監管部門以欺騙、誤導消費者,不當牟取交易機會和競爭優勢為由處罰46萬元,處罰得當。
互聯網經濟下,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經營者營利、消費者購物的重要渠道,但這并不代表直播間可以成為肆無忌憚欺詐消費者的平臺。兩字之差被罰46萬元,警示網絡平臺和主播應自覺愛惜羽毛,嚴守底線,欺騙消費者、侵犯消費者權益,只會承受更大代價。
- APP自動續費陷阱多 消費者警惕繳納“記憶稅”(2024-11-12)
-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提示:當心國產水果披上“洋外衣”(2024-10-23)
- “華佗回春寶典”傍名醫宣傳功效(2024-09-04)
- 山東21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酒鬼花生、蜜三刀等(2024-08-23)
- 上海市消保委測評寵物零食:寵德萊等4款自制寵物零食細菌超標(2024-08-2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