餓了么稱扣“推廣費”為員工私下操作
春節后,傳聞“阿里巴巴收購外賣平臺餓了么”一直沒有得到證實,雙方當事人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全資收購是市場傳言,不予置評。”但是餓了么自身資金吃緊的傳言卻從未停止。
為了擺脫資金難題,餓了么“主動”為商家上線促銷。就在今年1月,大連等地多家商戶稱被餓了么平臺強制扣除每單3元的“推廣費”,號稱為入駐商戶進行競價排名。餓了么方面近日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求證時表示:“經過核實,商戶所反饋的支付寶活動上線問題,是當地市場經理在未得到商戶確認情況下,為完成個人業績私自為商戶上線。針對這一反饋,我們已安排專人與涉事商家溝通,安撫并賠付相應損失。”
然而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就在日前,餓了么又被媒體曝光,餓了么后臺系統在入駐商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上線了滿減促銷活動,正常來說這些促銷活動都是商戶自愿參加的,但是餓了么這種為了平臺效益用‘霸王硬上弓’的方式引來商戶不滿。
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,截至2018年1月,餓了么+百度外賣的日均訂單量已經達到1000萬單,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,加盟餐廳200萬家,用戶量達2.6億。如果每個商戶每單被扣除3元,那么僅一日的抽成就達3000萬,一個月下來,就可帶來近9000萬的推廣收入。
那么,一個外賣平臺出現強制收取推廣費用的風波,它的“饑餓”和“底氣”從何而來?
員工私自操作,平臺已賠付損失
一碗6、7元的面條外賣,竟然被餓了么強行扣除3元的“推廣費”,且沒有以任何形式通知過商戶。近日,有媒體報道,很多地區的餐飲商戶集體遭遇了餓了么的強制扣費。
位于旅順口一家大學食堂內的一家面館,就是餓了么的注冊商戶。根據媒體曝光資料,從去年12月25日開始,該店經營者姚先生就發現,店里有很多的餓了么訂單中,都多了一項“賠付單”的扣款,每單被扣掉3元錢,名目是“推廣費”。
據介紹,商戶和餓了么合作,每一單餓了么都要扣除6%的費用,而現在6%扣款的基礎上,又被扣了3元錢,這樣對于一碗面才賣6、7元錢的店長而言,不少都成了賠錢的買賣。
對此,長江商報記者近日聯系上餓了么,求證事件的來龍去脈及處理結果。餓了么方面表示:“經過核實,商戶所反饋的支付寶活動上線問題,是當地市場經理在未得到商戶確認情況下,為完成個人業績私自為商戶上線。針對這一反饋,我們已安排專人與涉事商家溝通,安撫并賠付相應損失。”
開通推廣費業務疑為虛設
涉事市場經理為何要擅自收取商戶費用?這個錢最后到底流向哪里?
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O2O部助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長江商報采訪時表示:“這種不公開不透明的違規操作,究竟是平臺還是個別區域市場經理所為不得而知。錢的流向可能是市場經理私吞也可能流向平臺。”
根據媒體曝光信息,3元推廣費是餓了么做的“推廣競價”的活動,用于提高商戶在餓了么榜單上的排名,從而提升用戶流量,帶來更多客戶,該競價帶來的客戶都會收取這3元的推廣費用。
餓了么的競價系統在餓了么客戶端,普通商戶的排名都是基于商戶的好評度、銷量等幾個指標,而付費推廣后,商戶的排名就會靠前,獲得更多曝光。只是,就目前曝光信息來看,很多商戶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的。
對此,陳禮騰認為:“這種私自扣除推廣費的行為是違背行業道德的,推廣費的最終受害者還是消費者,商家也會在在該類事件中失去對平臺的的信任,而最終平臺的名譽會受損導致客戶以及商戶的流失。”
能否盈利仍然未知
根據易觀智庫提供的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AMC模型中,我國餐飲外賣市場現在還屬于市場啟動期。在餓了么不斷被資本看好的同時,對手美團也不斷砸錢搶市場,使餓了么的盈利面臨爬坡。
作為缺乏用戶粘度的訂餐平臺,一旦開始收費,用戶就有可能分散或者流失。在市場這個大蛋糕還沒有完全做出來的時候,“主動”收取商家費用,用來壯大平臺,可能會加深平臺和店家的矛盾,適得其反。
今年3月份再一次分享論壇上,餓了么CEO張旭豪就曾表示,外賣市場持續燒錢的日子即將過去,持續性的補貼投入也進入尾聲,“餓了么在很多城市已經開始盈利,而只要市場再往上增長一段時間,餓了么就可以把之前所有投進去的錢在一年內賺回來”。
真的能盈利了么?顯然,餓了么留給市場的仍是未知。
春節后,傳聞“阿里巴巴收購外賣平臺餓了么”一直沒有得到證實,雙方當事人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全資收購是市場傳言,不予置評。”但是餓了么自身資金吃緊的傳言卻從未停止。
為了擺脫資金難題,餓了么“主動”為商家上線促銷。就在今年1月,大連等地多家商戶稱被餓了么平臺強制扣除每單3元的“推廣費”,號稱為入駐商戶進行競價排名。餓了么方面近日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求證時表示:“經過核實,商戶所反饋的支付寶活動上線問題,是當地市場經理在未得到商戶確認情況下,為完成個人業績私自為商戶上線。針對這一反饋,我們已安排專人與涉事商家溝通,安撫并賠付相應損失。”
然而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就在日前,餓了么又被媒體曝光,餓了么后臺系統在入駐商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上線了滿減促銷活動,正常來說這些促銷活動都是商戶自愿參加的,但是餓了么這種為了平臺效益用‘霸王硬上弓’的方式引來商戶不滿。
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,截至2018年1月,餓了么+百度外賣的日均訂單量已經達到1000萬單,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,加盟餐廳200萬家,用戶量達2.6億。如果每個商戶每單被扣除3元,那么僅一日的抽成就達3000萬,一個月下來,就可帶來近9000萬的推廣收入。
那么,一個外賣平臺出現強制收取推廣費用的風波,它的“饑餓”和“底氣”從何而來?
員工私自操作,平臺已賠付損失
一碗6、7元的面條外賣,竟然被餓了么強行扣除3元的“推廣費”,且沒有以任何形式通知過商戶。近日,有媒體報道,很多地區的餐飲商戶集體遭遇了餓了么的強制扣費。
位于旅順口一家大學食堂內的一家面館,就是餓了么的注冊商戶。根據媒體曝光資料,從去年12月25日開始,該店經營者姚先生就發現,店里有很多的餓了么訂單中,都多了一項“賠付單”的扣款,每單被扣掉3元錢,名目是“推廣費”。
據介紹,商戶和餓了么合作,每一單餓了么都要扣除6%的費用,而現在6%扣款的基礎上,又被扣了3元錢,這樣對于一碗面才賣6、7元錢的店長而言,不少都成了賠錢的買賣。
對此,長江商報記者近日聯系上餓了么,求證事件的來龍去脈及處理結果。餓了么方面表示:“經過核實,商戶所反饋的支付寶活動上線問題,是當地市場經理在未得到商戶確認情況下,為完成個人業績私自為商戶上線。針對這一反饋,我們已安排專人與涉事商家溝通,安撫并賠付相應損失。”
開通推廣費業務疑為虛設
涉事市場經理為何要擅自收取商戶費用?這個錢最后到底流向哪里?
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O2O部助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長江商報采訪時表示:“這種不公開不透明的違規操作,究竟是平臺還是個別區域市場經理所為不得而知。錢的流向可能是市場經理私吞也可能流向平臺。”
根據媒體曝光信息,3元推廣費是餓了么做的“推廣競價”的活動,用于提高商戶在餓了么榜單上的排名,從而提升用戶流量,帶來更多客戶,該競價帶來的客戶都會收取這3元的推廣費用。
餓了么的競價系統在餓了么客戶端,普通商戶的排名都是基于商戶的好評度、銷量等幾個指標,而付費推廣后,商戶的排名就會靠前,獲得更多曝光。只是,就目前曝光信息來看,很多商戶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的。
對此,陳禮騰認為:“這種私自扣除推廣費的行為是違背行業道德的,推廣費的最終受害者還是消費者,商家也會在在該類事件中失去對平臺的的信任,而最終平臺的名譽會受損導致客戶以及商戶的流失。”
能否盈利仍然未知
根據易觀智庫提供的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AMC模型中,我國餐飲外賣市場現在還屬于市場啟動期。在餓了么不斷被資本看好的同時,對手美團也不斷砸錢搶市場,使餓了么的盈利面臨爬坡。
作為缺乏用戶粘度的訂餐平臺,一旦開始收費,用戶就有可能分散或者流失。在市場這個大蛋糕還沒有完全做出來的時候,“主動”收取商家費用,用來壯大平臺,可能會加深平臺和店家的矛盾,適得其反。
今年3月份再一次分享論壇上,餓了么CEO張旭豪就曾表示,外賣市場持續燒錢的日子即將過去,持續性的補貼投入也進入尾聲,“餓了么在很多城市已經開始盈利,而只要市場再往上增長一段時間,餓了么就可以把之前所有投進去的錢在一年內賺回來”。
真的能盈利了么?顯然,餓了么留給市場的仍是未知。
- 我國擬立法禁止“大數據殺熟”(2021-08-18)
- 彈窗難關掉根源在哪里(2021-07-30)
- “勸喻‘聯聯周邊游’立即整改加強自律”追蹤 整改內容避重就輕“聯聯周邊游”被約談(2021-04-27)
- 多家音樂App回應:取消大額購買直接入口,強化理性消費提示(2021-04-23)
- 航空公司“隨心飛”套餐部分機票兌換難?民航局最新回應(2021-04-20)